扫一扫

新闻中心

【我和老病房楼的故事】   老病房楼的自白

发布时间:2017-06-19 浏览次数:
字号:
+-14

记得那是1958年的12月,

在一片锣鼓喧天、鞭炮声响中,

我身披戎装,脚跨战马,

开始了在三门峡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生涯。

QQ截图刘.png

在那个多数人还蜗居在砖平房的年代,

而我却拥有独一无二的“王”字型钢筋混凝土结构骨架,

大气磅礴在和平路西段2号安营驻扎。

设计师是苏联专家,

能抵御八级地震,

为黄河第一坝数万名电建人护航保驾,

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

QQ截图刘1.png

十大病区,三百二十张床,四个医技科室悉数配备,

内、外、妇、儿、急诊室,各科门诊是我俊俏的脸庞。

我满怀壮志, 雄姿勃发,

我盛名远播,宏伟博大。

从此,

一个和黄河一样大气的名字响彻崤函大地,

羡煞了过往的豫西百姓,闻说必夸。


那些年,曾见证,

黄河医院的白衣天使奔赴陆浑水库,黄河分洪工程,

医疗专家毅然打起背包,远赴重洋几内亚。

70年代的三线建设如火如荼,

刘家峡、大渡河、洛宁故县水库……

电站建设遍地开花。

我虽然依依不舍,仍然目送朝夕相处的兄妹,

消失在渐行渐远的街道尽头。

我知道,

他们是为了大家,为了国家。

微信图片_2017王字原貌.jpg

八十年代,百废待举。

王字楼南端的三层,

我见证过卢涵辉、张中文、高立章主任的妙手生花

心脏手术、食管癌、肺癌切除术

和知名的省级医院一较高下,

被豫西人民称为大医之家。


南端二层的内儿科,

亲眼目睹过刘淑珍、宋光远

上演起死回生的神话,

挽救了大量中毒性痢疾、脑炎、肾衰、心衰,

让疑难杂症患者的生命之树重新发芽。

吴景玉、宫淑莲、许燕峰多少个日夜守候在蓝光灯下,

一步步逼退硬肿症,感动得家属喜极而泣,泪挂双颊。


一层的妇产科总是那么让人动情,

刘军、杨枝华、翁如兰他们就像现实版的观音菩,

一颗颗鲜活的小生命如初升的太阳从这里升起,

一个个姐妹不再因宫颈癌、绒毛膜癌付出生命的代价。

微信图片_张敬良.jpg

二层中部的五官科怎么会产生那么多的佳话?

原来张敬良、苏振立、马尔成他们就是传说中的华佗,

耳聋复聪、下颌成型、白内障复明……

日复一日,将病人那噩梦般的日子洗刷!

 

峥嵘岁月里,每天都有新闻在耳畔爆炸。

普外科顺利开展结肠癌、直肠癌根治术、脾肾静脉吻合术;

 泌尿外科摘除巨大纤维瘤(26.5斤)峡市首屈一家。

骨科的麦氏截骨术、脊柱融合术领先本地;

新购双人双目手术显微镜、B超、纤维胃镜,

检测手段顶呱呱!

鱼鳞病、克汀病、川崎病诊断打破峡市诊断空白;

妇科化疗实践成功,妊高症、子痫、先兆子痫、宫外孕,

再不需远走他乡,让经济负担把家庭拖垮。

……

九十年代后,科学的春风吹满了华夏,

医疗行业百舸竞发。

我听见“5.12”护士节、学术讲座、各类晚会缤彩纷呈,

我看见专家泰斗、护理精英、劳模榜样胸佩红花。


难忘那一幕幕知识竞赛你追我赶,

难忘那全局联谊赛上的乒乓、网球阵阵厮杀,

 “高技术名震崤函大地,好医德响彻卢氏山河 “

至今回旋在耳畔,

 达二甲、创三甲风生水起,以院为家。


俱往矣,转眼间我已两鬓霜花,

  身边的弟妹个个比我威猛高大。

十二层高的病房已令我瞠目结舌,

十七层高的3号楼又群芳技压。

兄弟楼_看图王_副本.jpg

六十年真的很快,

倏忽间我已届花甲。

我知道解甲归田是历史的必然,

还是舍不得重症医学科那彻夜的灯光,

舍不得无影灯下碎花帽深绿色的披掛,

舍不得泌尿外护士一溜儿小跑轻快的脚步,

舍不得眼科裂隙灯眼对眼的诊查,

舍不得病案录入噼噼啪啪的键盘声声,

舍不得住院药房摆满各色药物的货架……


我欣赏一代又一代黄医儿女奋发有为的目光,

我听见一届又一届领头羊铿锵坚定的步伐。

但是,我已经完成了自己特殊时期的特殊使命,

我的容颜已经洗净了往日的铅华。

躯体也会在若干天后倒下,

不,不是倒下,是全新的升华!

我的灵魂已经给了我日夜相伴的弟妹,

我的精神永远浇灌在雨后春笋般的病房大厦。

我深深的知道,在三门峡这个新兴的移民城市,

我始终都是医疗行业建设的老大!


相关科室| 相关医生| 相关文章| 相关咨询| 相关视频| 相关疾病

相关专家

姓名:马尔成 主任医师 科主任 向Ta咨询详细

专长:对白内障、青光眼、眼眶肿瘤、色素膜炎、眼底病及少儿屈光不正、斜视、弱视的治疗和诊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。

简介:  马尔成,男,主任医师,曾任黄河三门峡医院眼科主任、河南省眼科学副主任委员、中国水利五官妇产学会委员、三门峡市眼科学会主任委员、《中国中青水电医学》杂志地区编委、三门峡市政协常委。从事眼科专业三十余年,曾进修于北京医…

相关疾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