扫一扫

新闻中心

【我和老病房楼的故事征文】 我从未离开过您的怀抱

发布时间:2017-07-04 浏览次数:
字号:
+-14

1995年7月,我来到黄河医院实习,1996年7月上班,从那时起,就与王字楼结下了不解的情缘。尤其喜剧的是我辗转2、3、4号楼之后2013年5月又回到了“王字楼”的眼科病房,直到2016年3月来到北院区护理院。在那里,有欢声、有笑语,有喜悦、有委屈、有感动、有感激……回首往事,历历在目,犹如昨天。

起初,我就在“王字楼”里的内科,随着工作的需要继而到外东、儿科、供应室、内分泌、眼科工作。待时间长的是儿科,记忆深的是外东科,当时的护士长是张玉芝。刚刚从内科到外科,工作性质发生很大的变化,到那里所有的都要重新学。带教老师是薛春丽,她手把手的教我,从书写护理记录单开始,下胃管、备皮、导尿……

付预震75333_副本.jpg

记得有一次,一位大面积烧伤的病人(工伤),第二天手术需要备皮。前几次手术备皮都是薛老师备的,今天见我去了,患者头一扭背对我说:“你是新来的吧,叫你老师来”!再然后就没有给我说半句话。我很尴尬,傻傻的站在那里,不知如何是好,心想回去叫老师吧,这么长时间连皮都不会备,怕老师说,不去叫吧,病人不认可……当时心里那叫一个乱呀。于是硬着头皮又一次站在患者的面前,诚恳的对他说:“王师傅,您就信我一次吧,我会把您的术区皮肤备好的。” “去去去,皮肤备不好,手术就不能做了,你刮烂了怎么办!”是呀,病人说的也有道理,又一次被拒绝。这时薛老师进来了,笑着对患者打了个招呼并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暗示我说:有我在你放心。就这样我顺利的给那位患者备了皮,并受到他的认可。从此以后只要我在班,那个病人就叫我为他做治疗,真是“不打不相识”呀。

QQ截图付预震2.png

在普外科干了三年,被时任护理部主任的郭维琦调到儿科,一干就是10年,历经贺雪琴、张永红两届护士长。在那里我跟着她们学到了很多,尤其是给袁玫“袁一针”学习,练就了“付一针”。儿科患儿多、治疗多,有时抢救时仪器受限,我们经常是换班直接到患儿跟前。尤其是早产儿,呼吸经常暂停,上班时连眼睛都不敢眨一下。记得有一次我和苏广辉大夫值班,一天收了23个患儿,她一天一夜都没有休息,一会儿病房,一会儿办公室。我上小夜,忙到凌晨4点多,那时我已经怀孕6个月(当时怀孕7个月不搭夜班),我爱人也坐在外面等我,不敢打扰。当时我们儿科有一个简易呼吸机需要连接氧气瓶,氧气瓶没有人送,我们医护人员谁班完了还要去氧气站通过转梯自己推氧气,我一样不例外,但恰恰在那个晚上,时任院长的卫礼堂正好撞上怀孕6个月的我推氧气瓶,第二天院长便命令后勤送了,真是好呀,以后再也不用推了。在儿科得的荣誉多,收获的也多,结婚、生子。

如今,王字楼随着医院的发展壮大,即将完成她近60年的历史使命。为了医院更加美好的未来,我只能轻声跟她说声再见,心存感激。随着医院的发展,它的原貌在变化,甚至完全消失,但王字楼永远留在我的心中。它给过我很多很多温暖的故事和美好的回忆,还给我留下铭记一生的精神财富。

相关科室| 相关医生| 相关文章| 相关咨询| 相关视频| 相关疾病